一、桑娜关心丈夫
《穷人》中,桑娜提到:“他会揍我的……”有学生认为渔夫可能有些大男子主义,渔夫可能比较粗暴。我们透过文本,能够发现渔夫和桑娜的感情远非这么简单。
“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,十一下……”根据省略号,我们可以推断出此时已经很晚了,至少十二点,乃至凌晨一点了。而过一会儿,作者又写:“睡觉还早。”此时睡觉当然不早了,作者这样写,就是要我们明确一个内容——早与晚和时间无关,而和渔夫的平安归来有关。也就是桑娜是活在渔夫的时间体系中的,有渔夫平安归来,一家团员,才有真正的时间,其他都与时间无关。屋外寒风呼啸,屋内温暖舒适,她却裹上头巾出门去看灯塔——足见她对丈夫的关心。
而且渔夫出海用的帆、捕鱼用的网,买不起新的,都要靠桑娜深夜来补。桑娜把家里收拾得温暖舒适整洁温馨,就是为了让在外面奔波劳累的渔夫到家能够感到温暖舒适。
二、丈夫的责任
那么丈夫对她呢?明知这么恶劣的天气,丈夫还是要清早出海打渔,清早至少要凌晨五点以前,而这里半夜还没回来——读过《老人与海》的人,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难熬。尤其是看不见灯。我们从后面可以推断,渔夫之所以这么晚才回来,就是因为没打到鱼,即使天黑了,他还希望多向海内航行一段,以期能够打到鱼,这样“勉强填饱肚子”的家庭,饭菜才能续得上——这里说一下“勉强填饱肚子”,并不是可以吃饱,而是勉强能够维持不饿的状态——如果打不到鱼,可能第二天连单一的黑面包和鱼都吃不上。从中,我们可以看出渔夫内心强烈的责任感,甚至我们可以说是使命感。
三、桑娜真的怕被打吗?
桑娜说:“他会揍我的……揍我一段也好……”看起来像是桑娜担心丈夫揍自己。实则我们深入分析丈夫回家后对桑娜的态度:“你看怎么办?”“你怎么啦?不愿意吗?”可以看出,丈夫其实是很尊重桑娜的意见的。连桑娜的意见都很尊重,他当然不会揍桑娜。那么桑娜为什么会生出这样的念头?
其实这是在掩盖自己对丈夫的担心——丈夫之所以这么晚还没回来,是因为“不打到鱼不罢休”的信念;之所以有这种信念,就是一家七口人,如果打不到鱼可能很快就会没有食物——就这样他才会那么晚都没有到家,如果出现意外,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。如果再增加两张嘴,那么丈夫就会更辛苦、更危险,她这么说,是在担心丈夫。但俄国女子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含蓄的,不太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,所以才会说担心丈夫揍自己。
表面说担心丈夫揍自己,实际是担心丈夫的身体。
四、丈夫为什么自问自答?
渔夫皱起眉,他的脸变得严肃、忧虑。“嗯,是个问题!”他搔搔后脑勺说,“嗯,你看怎么办?得把他们抱来,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!哦,我们,我们总能熬过去的!快去!别等他们醒来。”
丈夫先问:“是个问题!你看怎么办?”实际也是试探桑娜的态度,但立刻就说:“得把他们抱来。”丈夫没等桑娜回答,就自己做主了。前面的询问,我认为是丈夫平时就比较尊重桑娜,所以有问题总是大家相互商量,作者想借这个细节说明这个内涵。而直接回答,其实是担心桑娜不同意。
渔夫不顾惜身体出海打渔,桑娜也是起早贪晚地干活儿,两个人这样才能勉强填饱一家人的肚子。增加两个孩子,随着孩子成长,吃得会越来越多,桑娜也会更加劳累——都后半夜了,还不睡觉,想必这不是一两次——白天一直干活儿,晚上又睡不够,身体很容易生病,渔夫也是担心桑娜。
五、最感人的默契
夫妻二人都担心对方不同意,不是对方自私,而是对方都为彼此着想。但最终都下定决心把孩子抱回来,这是超越个人劳累、对彼此关心基础上,一种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善良的默契。
他们担心着彼此的担心,又决定着彼此的决定——这种心有灵犀的默契,超越了一切的浪漫,而成为夫妻之前最美好的情感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