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面几篇文章,我们浅略地提过金、银、铜、铁、锡、铅、锌、铝、镍等各种硬币材质,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沉淀以及新资料的接触,我再补充几种硬币材质。
当时发出《铅锌镍铝铂钯,“五金”之外谈硬币——五花八门的硬币材质(二)》这篇文章的时候,评论区就有朋友提醒说我国贵州省民国时期还曾发行过“锑币”。
锑币,顾名思义,主材料是金属“锑”。锑,质轻,延展性低,且对人体有毒性,并不是适合铸币的材料,只是那个时期一种无奈的选择。
贵州省造“当十”锑币
为了遏制四川批量出产的劣质铜元在省内的流通,平抑物价,1933年,贵州省政府决定利用本省丰富的锑、铅资源,因地制宜,铸造“锑币”。
王家烈接任贵州省主席后,在贵阳发行了50万枚“当十”锑币。锑币的实际价值极低,流通范围仅在贵阳区域,流通时间也极短暂。
下面再说下“铌币”。
铌是一种灰色金属,延展性很高,通过阳极氧化工艺处理后,会呈现多种颜色(如蓝色、红色、绿色等)。因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和视觉效果,被广泛应用于当代纪念币设计领域。
铌属于稀有金属,并没有划归贵金属,但因为熔炼难度和稀有性,其价格也较高。
用金属铌(Niobium)制作硬币始于21世纪初。
展开全文
2018年奥地利铌币
2017年帕劳铌币
2003年,奥地利的维也纳造币厂开始推出“银铌双金属”系列纪念币,该系列币由铌质内芯和银质外环组成,视觉效果极佳。除了奥地利,帕劳、哈萨克斯坦等国也都发行过铌币。
说过了金属铌做的硬币,那就不得不紧跟着提一下“钽币”。
钽和铌共生于“钽铁矿”中,属于双生兄弟。金属钽硬度适中,延展性强,耐腐蚀性比铂都强。做为制作硬币的材料,其物理性能和加工工艺都和铌差不多。
2023年,哈萨克斯坦发行了面值为1000坚戈的“纪念哈萨克斯坦国家货币坚戈发行30周年”钽金属纪念币,该币由钽金属内芯和925银质外环组成。
纪念哈萨克斯坦国家货币坚戈发行30周年钽币
还有一种我们可能没怎么见过但是耳熟能详的金属——钛,也被拿来制作“钛币”。
钛是坚硬有光泽的银白色金属,强度接近钢材,但密度仅为钢的56%,还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。
英属南乔治亚钛币
钛金属硬币,世界多国均有发行,有的采用钛内芯加银外圈的双金属结构,也有的采用纯金属钛制币。
随着科技的进步,制作硬币的材料也越来越花哨。
现在有很多国家发行过“水晶币”,乍一看会让人以为是用水晶雕琢的硬币,但事实并非如此。
天然水晶存在硬度高(莫氏7级)、脆性大、内部杂质不可控等问题,难以满足货币标准化生产的要求,而人造水晶(二氧化硅加24%以上的氧化铅)也存在造价高的弊端,因此,所谓的“水晶币”材质其实是“有机玻璃”,也就是“亚克力”,水晶币应该称为“亚克力币”。
2005年刚果民主共和国发行的帆船水晶币
亚克力币听起来比较低端,但实际上优点很多——造价低,视觉效果绚烂,物理性能也较好,在完善防伪技术后,可堪大用。
以上,就是我最近搜集的一些硬币材质,做为对前几篇写硬币材质的文章的补充。泛泛而谈,没什么深度,藏友茶余饭后可以充作消遣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